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5篇
上學(xué)的時(shí)候,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還記得哪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1
原文:
管仲、隰朋(1)從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wú)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yáng)(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蹦司(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23)之智,不亦過(guò)(24)乎?
注釋?zhuān)?/strong>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伐:討伐
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shí)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現在的灤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kāi),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zhù)。隨之,跟著(zhù)它,跟著(zhù)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于
14.陽(yáng):山之南水之北
15.陰:山之北水之南
16.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shuō)蟻封(蟻穴周?chē)烙晁母叱龅孛娓⊥粒└咭淮,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p>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憑借
20.圣: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xué)習,請教,向……學(xué)習;師于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dòng)用法,學(xué)習,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過(guò):過(guò)錯
翻譯: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shuō):“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庇谑欠砰_(kāi)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后,終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沒(méi)有水喝,隰朋說(shuō):“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huà),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huì )有水!庇谑峭诰虻,終于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現在的人帶著(zhù)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xué)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成語(yǔ)啟示
分析評論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yǔ)(老馬識途)的來(lái)歷,現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gè)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lái)比喻富于經(jīng)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shí)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xué)習。
本文先敘后議,敘述簡(jiǎn)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wèn)句提示后人應學(xué)習前代圣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揭示道理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jīng)驗的人求教學(xué)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xué)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中心
做事要動(dòng)腦,善于發(fā)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jīng)驗的人學(xué)習。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2
老馬識途的文言文
管仲、隰朋從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wú)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yáng),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虻,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guò)乎?
老馬識途的文言文翻譯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shí)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shuō):“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kāi)老馬,人跟隨著(zhù)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méi)有水,隰朋說(shuō):“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huà),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huì )有水!庇谑峭诰蛏降,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xué)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guò)錯嗎?
老馬識途的`字詞注析:
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
從:跟隨。
伐:討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shí)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乃:于是。
放:放開(kāi),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隨:跟隨,跟著(zhù)。隨之,跟著(zhù)它,跟著(zhù)老馬,之字是代詞。
遂:終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處于。
陽(yáng):山之南水之北。
陰: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長(cháng)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憑借。
圣:精明通達。
不難:不以.....為恥辱。難:恥辱,羞恥。
師:學(xué)習,請教,向……學(xué)習。師于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dòng)用法,學(xué)習,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過(guò):過(guò)錯。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3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
原文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wú)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yáng),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蛑,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guò)乎?
譯文
春秋時(shí)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shuō):“可以讓老馬發(fā)揮作用了!庇谑亲寧灼ダ像R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shuō):“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zhù)螞蟻窩向下挖就會(huì )找到水源!惫煌诘搅怂。
像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但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愿向學(xué)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老馬識途的道理
《老馬識途》的故事告訴我們對于我們不了解的事情,要向有經(jīng)驗的人求教學(xué)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在生活中,要懂得吸取別人的`智慧,才有助于我們走向成功。
老馬識途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jīng)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老馬識途常用來(lái)比喻富于經(jīng)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jīng)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老馬識途造句
1、張先生老馬識途,跟著(zhù)他走一定不會(huì )迷路。
2、通過(guò)這次黨員先進(jìn)性教育,讓我感覺(jué)到自己像老馬識途,又重新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
3、老馬識途——齊桓公出征孤竹國,其中迷了路,相國管仲說(shuō):“老馬識途……”結果他們跟著(zhù)老馬終于走出了迷途
4、不一定越老越?jīng)]用,老馬識途不是個(gè)反例嗎?
5、所謂老馬識途,多聽(tīng)一聽(tīng)前輩的意見(jiàn)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6、這幾年農村的變化太大了,國慶節回家時(shí),要不是我老馬識途,一定會(huì )費一番周折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4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wú)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yáng),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釋?zhuān)?/p>
1.伐:討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shí)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kāi),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zhù)。隨之,跟著(zhù)它,跟著(zhù)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于
14.以:憑借
15.陽(yáng):山之南水之北
16.陰:山之北水之南
17.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shuō)蟻封(蟻穴周?chē)烙晁母叱龅孛娓⊥粒└咭淮,其下八尺之處有?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時(shí)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
20.圣: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xué)習,請教,向……學(xué)習。
師于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dòng)用法,學(xué)習,效仿。
23.過(guò):過(guò)錯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國名
26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7圣人:有智慧的人。
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fā),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shuō):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于是放開(kāi)老馬,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shuō):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huì )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5
原文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wú)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yáng),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guò)乎?
注釋
管仲、隰( xí)朋:都是春秋時(shí)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時(shí)期的.一個(gè)小國家。
反:通返,返回。
放:放開(kāi),解脫羈絆讓老馬自己隨便走。
遂:最終,終于。
得道:找到道路。
不難:不以為難,意思是愿意。
譯文
春秋時(shí)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shuō):可以讓老馬發(fā)揮作用了。于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shuō):螞蟻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zhù)螞蟻窩向下挖就會(huì )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但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愿向學(xué)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02-02
老馬識途文言文及其翻譯08-05
老馬識途原文及翻譯06-14
《老馬識途》原文及翻譯07-20
老馬識途文言文閱讀01-11
《老馬識途》翻譯練習及答案06-19
老馬識途翻譯練習及答案06-19
《老馬識途》閱讀答案附翻譯09-17
老馬識途現代文翻譯及注釋詳解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