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覿傳》的原文帶翻譯
原文: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進(jìn)士。為編修三司令式刪定官。不樂(lè )久居職,求潤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視苗傷,承監司風(fēng)旨,不敢多除稅。覿受檄覆按,嘆曰:“旱勢如是,民食已絕,倒廩贍之,猶懼不克濟,尚可責以賦邪?”行數日,盡除之。監司怒,捃摭[注]百出。會(huì )朝廷遣使振貸,覿請見(jiàn),為言民間利病。使者喜,歸薦之,除司農寺主簿。
哲宗立,呂公著(zhù)、范純仁薦其可大任,擢右正言,進(jìn)司諫。上疏言:“國家安危治亂,系于大臣。今執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極論蔡確、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數十上,相繼斥去。又劾竄呂惠卿。朝論以大奸既黜,慮人情不安,將下詔慰釋之,且戒止言者。覿言:“誠出于此,恐海內有識之士,得以輕議朝廷。誠為陛下惜之!庇]言雖切,然不能止也。
覿在言路,欲深破朋黨之說(shuō)。朱光庭訐蘇軾試館職策問(wèn),呂陶辯其不然,遂起洛、蜀二黨之說(shuō)。覿言:“軾之辭不過(guò)失輕重之體爾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岐遂分黨論滋熾夫學(xué)士命詞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钡凵钊恢,置不問(wèn)。
知蘇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將意以撓權,前守用是得譏議。覿窮其奸狀,置于法,一郡肅然。民歌詠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鏡心”之語(yǔ)。紹圣初,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畝千金,無(wú)閑田以葬,覿索侵耕官地,表為墓田。江水貫城中為渠,歲久湮塞,積苦霖潦而多水災,覿疏治復故,民德之,號“王公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詔責躬,覿當制。覿清修簡(jiǎn)澹,人莫見(jiàn)其喜慍。持正論始終,再罹譴逐,不少變。無(wú)疾而卒,年六十八。
【注】捃摭(jùnzhí):指搜羅材料以打擊別人。
譯文:
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贾羞M(jìn)士。擔任編修三司令式刪定官。不喜歡長(cháng)久居一職,求任潤州推官。二浙旱災,州郡派官吏視察苗稼災情,按照監司發(fā)布的旨令,不敢多免除賦稅。王覿承受檄命重新按察,嘆息說(shuō):“像這樣的旱災勢頭,百姓糧食已斷絕,傾盡糧倉供給,猶恐怕不能救濟他們,還能以賦稅督責他們嗎?”過(guò)了幾天,全部免除。監司憤怒,搜集百出。恰逢朝廷派使臣賑濟借貸,王覿求見(jiàn),對使臣訴說(shuō)民間利弊。使臣感到高興,回朝推薦王覿,被任命為司農寺主簿。
哲宗即位,呂公著(zhù)、范純仁推薦他可當大任,提升為右正言,升司諫。王覿上疏說(shuō):“國家安危治亂,與大臣相關(guān)聯(lián),F在八個(gè)執政大臣,而奸惡邪佞占了一半,讓一二個(gè)元老大臣,如何實(shí)行他的志向呢?”因而極論蔡確、章、韓縝、張以邪佞為朋黨危害正直。奏章幾十次上呈,四人相繼被貶斥離朝。又彈劾流竄呂惠卿。朝廷輿論認為大的`奸臣既已被貶退,擔心人情不安定,打算下詔書(shū)慰問(wèn)釋放他們,并且告戒制止言事的人。王覿說(shuō):“如果真的出于此,恐怕海內有識之士,就會(huì )輕議朝廷。實(shí)在替陛下痛惜!蓖跤]的話(huà)雖然懇切,但不能阻止詔書(shū)下達。
王覿在諫院任職,想大破朋黨之說(shuō)。朱光庭攻擊蘇軾試館職策問(wèn),呂陶辯析其不然,于是興起洛、蜀二黨的說(shuō)法。王覿說(shuō):“蘇軾的言辭,不過(guò)是有失輕重之體而已。如果全部考究同異,深究嫌疑,那么兩種歧見(jiàn)于是區分,黨論更烈。學(xué)士命詞有失旨意,這件事還;假使士大夫有朋黨的名聲,那么就是大患了!被实酆苜澩,擱置不加追究。
擔任蘇州知州。蘇州有狡黠胥吏,善于探聽(tīng)知州的意思來(lái)阻撓他的權力,前任太守因此被譏議。王覿查究他的奸惡情狀,依法處理,一郡肅然。百姓歌頌王覿的廉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鏡心”的話(huà)。紹圣初年,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的身份任成都知府。蜀地土地肥沃,每畝千金,沒(méi)有閑田來(lái)葬人,王覿索還侵耕官地,標記為墓田。江水橫貫城中為渠,因年歲久遠水道堵塞,積聚久下成災的雨而多水災,王覿疏通治理恢復原樣,百姓對他感德,號稱(chēng)“王公渠”。
四月初一日食,皇帝下詔書(shū)責罰自己,王覿值班起草制書(shū)。王覿清修簡(jiǎn)淡,人們沒(méi)有看見(jiàn)他有喜怒之色。堅持正確的意見(jiàn)自始至終,一再遭到貶逐,沒(méi)有一點(diǎn)改變。無(wú)病而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宋史·王覿傳》的原文帶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宋史·王罕傳》的原文帶翻譯12-28
《宋史·王沿傳》原文及翻譯04-12
宋史王罕傳原文翻譯03-16
《宋史王旦傳》原文及翻譯12-06
《宋史王濟傳》原文及翻譯12-06
《宋史·王云傳》原文及翻譯10-08
《宋史王旦傳》原文及翻譯07-27
《宋史·王霆傳》的原文及翻譯11-27
《宋史·王鬷傳》原文與翻譯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