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相乳說(shuō)》《貓虪傳》原文及譯文
司徒北平王家,貓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有二子飲于死母,其鳴甚哀。其一方乳其子,若聞之,起而聽(tīng)之,走而救之。銜其一置于其棲,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其子然。噫,亦異之大者也。夫貓,人畜也,非性于仁義者也,其感于所畜者乎哉!北平王牧人以康,罰罪以平。國事即畢,家道乃行,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融融如也,視外猶視中,一家猶一人。夫如是,其所感應召致,其亦可知矣。愈時(shí)獲幸于北平王,客有問(wèn)王之德者,愈以是對?驮唬骸胺虻撐毁F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難未若持之之難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孫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奔纫,因敘之為《貓相乳說(shuō)》云。
。ㄈ〔挠陧n愈《貓相乳說(shuō)》)
。ǘ
仁義,天德也。天不獨施之于人,凡物之有性識者咸有之,顧所賦有厚薄也。余家有貓曰虪(讀shū),每與眾貓食,常退處于后,俟眾貓飽,盡去,然后進(jìn)食之。有復還者,又退避之。他貓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棲,與己子并乳之。有頑貓不知其德于己,乃食虪之子,虪亦不與較。家人見(jiàn)虪在旁,以為共食之,以畜自食其子不祥而痛笞之,棄于僧舍。僧飼之,不食。匿籠中,近旬日,餓且死。家人憐且返之,至家然后食。家人每得幼貓,輒令虪母之。嘗為他貓子搏犬,犬噬之幾死,人救獲免。及死,余命貯篦中,葬于西園。昔韓文公作《貓相乳說(shuō)》,以為北平王之德感應召致,及余家有虪,乃知物性各于其類(lèi),自有善惡。韓子之說(shuō),幾于諂耳。嗟乎!人有不知仁義,貪冒爭奪,病人以利己者,聞虪所為,得無(wú)愧哉!
。ㄈ〔挠谒抉R光《貓虪傳》)
8.用斜線(xiàn)(/)給上面文言文畫(huà)波浪線(xiàn)的部分斷句(5分)
9.下列語(yǔ)句中,加點(diǎn)詞語(yǔ)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一方乳其子乳:哺乳
B.北平王牧人以康牧:治理
C.顧所賦有厚薄也顧:回想
D.有頑貓不知其德于己德:有恩
10.下列對文中語(yǔ)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亦異之大者也
這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了
B.其感于所畜者乎哉
這難道不能感動(dòng)飼養他的人嗎
C.嘗為他貓子搏犬,犬噬之幾死
虪曾經(jīng)為其他貓的幼仔與狗搏斗,狗差點(diǎn)將他咬死
D.乃知物性各于其類(lèi),自有善惡
才了解物類(lèi)天性各有不同,本自有善有惡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看到北平王家的貓替其他貓喂養幼仔,但認為這一舉動(dòng)并不是出于貓的天性。
B.虪不僅很懂得謙讓?zhuān)看纬燥垥r(shí)都等其他貓吃飽后才吃,還幫助其他貓喂養幼仔。
C.司馬光家人認為畜類(lèi)吃掉自己的幼仔是不祥的,將虪丟棄到僧舍,虪卻并不記恨。
D.司馬光寫(xiě)《貓虪傳》意在批評韓愈寫(xiě)《貓相乳說(shuō)》來(lái)阿諛北平王,是個(gè)不仁義的人。
12.韓愈的《貓相乳說(shuō)》和司馬光的《貓虪傳》對“仁義”的理解有所不同,你同意哪種觀(guān)點(diǎn)?請結合原文并聯(lián)系現實(shí),談?wù)勀愕目捶。?00字左右)(12分)
參考答案
8.(5分)
夫祿位貴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難//未若持之之難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孫/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
【評分參考】
答對兩處得1分。答錯兩處扣1分。
9.(3分)C(顧:只不過(guò))
10.(3分)B(應為“這難道不是被蓄養的人感召的結果嗎”)
11.(3分)D(“意在批評”不完全符合文意,“是個(gè)不仁義的人”于文無(wú)據)
12.(12分)
【評分參考】
、儆^(guān)點(diǎn)及結合原文:3分。
、诼(lián)系實(shí)際談領(lǐng)悟:5分。言之成理,觀(guān)點(diǎn)鮮明,分析深刻,得滿(mǎn)分。
、壅Z(yǔ)言表達:4分。
、茏謹挡蛔,酌情扣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ㄒ唬
司徒北平王家里,有(兩只)(在)同一天產(chǎn)子的母貓,其中一只母貓死了。(它)有兩只幼仔在吃死去的母貓的奶,(因為吃不到奶)幼仔嘶叫得非常悲哀。另一只母貓正在哺乳自己的孩子,好像聽(tīng)到了幼仔的叫聲,(它)站起來(lái)傾聽(tīng),跑過(guò)去過(guò)去救它們。(母貓)叼著(zhù)其中一只(幼仔)放在自己的窩里,又去(叼另一只),返回來(lái)給這兩只幼仔喂奶,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噫,(這)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了。貓是人養的牲畜,不是本性就懂得仁義的,(這只母貓的舉動(dòng))難道不是被蓄養它的人感召的結果嗎!北平王治理人民,使他們平安康樂(lè ),懲罰犯罪的人,使他們得到公平。國家大事處理得當,家道得以推行,父親像父親的樣子,兒子像兒子的樣子,兄長(cháng)像兄長(cháng)的樣子,弟弟像弟弟的樣子,融洽和諧,對待外人就像對待家人,一家人團結得像是一個(gè)人。像這樣,他感化招致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我那時(shí)正有幸被北平王賞識,有個(gè)客人問(wèn)(我)北平王的德行,我就對他講了這些?腿苏f(shuō):“薪俸、官位、富貴是每個(gè)人都很想得到的,(但)得到它的難度,(還)不如保住它的難度(大)?抗椎玫搅,有可能因為道德(敗壞)而失去;本人得到了,有可能被子孫敗毀。如今(看)(北平王)功德這樣(高),吉祥和幸福這樣(多),就可以明白他能很好地保住這些了!奔热幻靼琢,(我)就作這篇《貓相乳說(shuō)》來(lái)說(shuō)說(shuō)。
。ǘ
仁義是上天賦予的品德。上天不單單將它賦予人類(lèi),凡是有天分的物種都有,只是(上天)賦予的有多有少(罷了)。我家有一只貓名叫,每次與其它貓一起吃飯,(它)常常退到后面,等其它貓吃飽,都離開(kāi)了,這之后(它)才過(guò)去吃。有(其它貓)又回來(lái)(吃)的.,(就)又退后躲開(kāi)。其它貓有生孩子較多的,就分(一些幼仔)放在自己窩里,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哺乳。有(一只)頑劣的貓不懂得對自己有恩,竟然吃掉了的孩子,也不與它計較。家里人看見(jiàn)在旁邊,以為(與頑劣的貓)一起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認為畜類(lèi)自己吃掉自己的孩子很不吉利,就狠狠地鞭打了,將拋棄到僧舍。僧人喂食,不吃。(僧人將)放在籠子中,將近十天,(一直不吃飯)快要餓死了。家里人可憐它,將它帶回家,回到家后(才)吃東西。家里人每次得到幼貓,就讓哺育。曾經(jīng)為了(保護)其它貓的孩子與狗搏斗,狗咬他,差一點(diǎn)把它咬死,有人救(它)才得以幸免。等到死去,我命人放在竹籃中,埋葬在西園。過(guò)去韓文公寫(xiě)《貓相乳說(shuō)》,認為(貓相乳是)受北平王的高尚品德感化(才)達到的,等到我家有了,(我)才了解物類(lèi)天性各有不同,本自有善有惡。韓愈的說(shuō)法,差不多接近諂媚了。唉!那些不知仁義,貪婪相爭,損人利己的人,聽(tīng)到做的事,難道不慚愧嗎!
【《貓相乳說(shuō)》《貓虪傳》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韓愈《貓相乳說(shuō)》原文及翻譯04-05
《相鼠》原文及譯文04-24
《蜀相》原文及譯文03-16
蜀相原文、譯文、注釋10-15
《貓犬》文言文原文及賞析譯文05-30
蘇武傳原文及譯文11-20
高士傳原文及譯文02-22
吳良傳原文及譯文04-21
張衡傳原文及譯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