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huì )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lái)看看吧。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劃線(xiàn)詞解釋?zhuān)?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
【小題2】選擇劃線(xiàn)詞意思相同的的一組( )(2分)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齊師伐我伐竹取道,下見(jiàn)小譚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題3】句子翻譯(2分):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小題4】理解填空:魯國獲勝后,“公問(wèn)其故”,曹劌解釋?zhuān)赺__________(四字)之時(shí)進(jìn)軍,故克之;在敵軍___________(四字)之時(shí),逐之。(2分)
答案
【小題1】(1)遍及 (2)案件(各1分)
【小題1】A(2分)
【小題1】大國,難以預測,恐怕有埋伏!
【小題1】彼竭我盈;轍亂旗靡。(2分)
解析【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diǎn)詞語(yǔ)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見(jiàn)識短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yǔ)句通順。
【小題1】學(xué)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xué)會(huì )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2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瘩,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乙】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①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huì )于柯②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腹笥夷覄(dòng),而問(wèn)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腹,欲倍③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被腹怂旄铘斍值。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注釋】①遂邑:今山東寧陽(yáng)縣。②柯:齊邑,今山東陽(yáng)谷縣阿城鎮。③倍,通“背”,違背,背叛。
8.下面哪一組句子加點(diǎn)詞的意義相同?(2分)
9.下面哪一個(gè)句子不是倒裝句?(2分)
A.何以戰?
B.子將何欲?
C.何為者也?(《晏子使楚》)
D.然則何時(shí)而樂(lè )耶?(《岳陽(yáng)樓記》)
l0.用現代漢語(yǔ)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僖杂铝κ卖斍f公
、诨腹嗽S盡歸魯之侵地
11.乙文中魯國最終能將“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結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內容,具體說(shuō)說(shuō)魯莊公在使用人才方面有什么可取之處。(2分)
參考答案:
8.C(2分)
9.D(2分)
10.①(曹沫)憑借著(zhù)勇力侍奉魯莊公。(2分,關(guān)鍵詞“以”、“事”)
、邶R桓公于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略的土地。(2分,關(guān)鍵詞“乃”、“許”、“盡”、“侵”)
11.曹沫憑借勇力,以死相脅,逼迫齊桓公答應交還失地。齊桓公怕反悔會(huì )失信于諸侯,失援于天下,只能實(shí)現承諾歸還領(lǐng)土。(3分,寫(xiě)出一點(diǎn)得1分,寫(xiě)出兩點(diǎn)得3分)
12.禮賢下士,能虛心聽(tīng)取和采納曹劌的建議;寬厚待人,曹沫帶兵與齊交戰,連連失敗,導致魯莊公只能割地求和,但是他沒(méi)有問(wèn)罪于曹沫,還是讓他做將領(lǐng)。(2分,要有具體分析)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3
《曹劌論戰 》閱讀訓練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齊師敗績(jì) 敗績(jì):
2. 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登軾而望之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yú)肥(《醉翁亭記》)
B. 戰于長(cháng)勺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 何以戰 無(wú)從致書(shū)以觀(guān)(《送東陽(yáng)馬生命》)
D. 乃入見(jiàn) 家祭無(wú)忘告乃翁(《示兒》)
答:( )
3. 用現代漢語(yǔ)翻譯文中畫(huà)線(xiàn)的句子。
。1)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譯:
。2)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翻譯:
4. 本文選自《左傳》,記敘的是長(cháng)勺之戰,在選作課文時(shí)編者卻將標題定為《曹劌論戰》,請簡(jiǎn)要談?wù)勀銓Υ说睦斫狻?/p>
答:
20xx年瀘州市高中階段學(xué)校招生統一考試語(yǔ)文試題
[參考答案]
1.鄙陋(目光短淺);通“遍”,遍及、普遍; 賜福、降福;大敗
2.A
3.(1)莊公說(shuō):“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從來(lái)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如實(shí)向神稟報!。
。2)打仗,靠的是勇氣。頭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shí)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shí)士氣已經(jīng)枯竭了。
4.本文略寫(xiě)戰爭過(guò)程,重點(diǎn)突出了曹劌關(guān)于戰爭的論述,標題切中要點(diǎn)。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4
【甲】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眲ピ唬骸叭馐痴弑,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 !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ü澾x自《左傳·曹劌論戰》)
【乙】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shù)白①而書(shū)之曰:“龐涓死于此樹(sh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wàn)弩夾道而伏,期曰:“ 暮見(jiàn)火舉而俱發(fā)!饼嬩腹怪另侥鞠,見(jiàn)白書(shū),乃鉆火燭②之。讀其書(shū)未畢,齊軍萬(wàn)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ü澾x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燭:照亮。
8.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讀其書(shū)未畢(全部) 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樹(shù)白而書(shū)之曰(寫(xiě)) D.犧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豬、牛、羊等牲畜)
9.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龐滑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jiàn)
B.皆以美于徐公 龐涓死于此樹(shù)之下
C.肉食者謀之 遂成豎子之名
D.讀其書(shū)未畢 其真無(wú)馬邪?
10.下列說(shuō)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段說(shuō)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yíng)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B.乙文段孫臏取得戰斗的勝利,得益于選擇有利的地形對敵軍進(jìn)行伏擊。
C.甲乙兩文段中,曹劌、孫臏都對戰事進(jìn)行了準確的預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劌認為魯莊公在處理案件上盡了職分;乙文段孫臏因馬陵之戰,一戰成名。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4分)
。1)何以戰?(2分)
。2)期曰:“暮見(jiàn)火舉而俱發(fā)!保2分)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5
閱讀文言文,回答10-14題。(共11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雌,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按笮≈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戰則請從!
。ㄟx自《曹劌論戰》)
【乙】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wú)法家拂士,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yōu)患,而死于安樂(lè )也。
。ㄟx自《孟子·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詞。(2分)
。1)犧牲:(2)衡: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戰?譯文:
。2)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譯文:
【小題3】.齊魯長(cháng)勺之戰,魯國如果沒(méi)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huì )取勝,這個(gè)事例恰恰證明了《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中的“,,”。(用原句回答)(3分)
【小題4】.找出【甲】段中集中體現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體現文章中心論點(diǎn)的句子,分別抄寫(xiě)在下面。(2分)
【小題5】.從【甲】段或【乙】段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gè)句子,談?wù)勀愕睦斫。?分)
答案
【小題1】(1)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評分說(shuō)明:(2分)每小題各1分。
【小題1】(1)(您)憑借什么作戰?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
評分說(shuō)明:(2分)每小題各1分。
【小題1】入則無(wú)法家拂士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評分說(shuō)明:(3分)每空各1分。
【小題1】【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疽摇咳缓笾趹n(yōu)患死于安樂(lè )也。
評分說(shuō)明:(2分)每句各1分。
【小題1】示例:“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這句話(huà)表明了每個(gè)人難免會(huì )犯錯誤,當我們敢于面對并勇于改正錯誤時(shí),就會(huì )不斷進(jìn)步。
評分說(shuō)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6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 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戰則請從!保ü澾x自《曹劌論戰》)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guò)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蹦巳ブ,及孟門(mén)⑦,而原請降。(《國語(yǔ).文公伐原》)
注釋?zhuān)孩賉原]原國,姬姓小國。②[令]限令。③[疏軍]撤兵。疏,散、撤。④[諜]刺探軍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護,即賴(lài)以生存。⑦[孟門(mén)]原國地名。
1、解釋劃線(xiàn)詞的意思。
。1)又何間焉( )
。2)公令疏軍而去之( )
2、下面句中劃線(xiàn)虛詞的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
A、可以一戰——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軾而望之
C、其鄉人曰——門(mén)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糧——聞寡人之耳者
3、翻譯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過(guò)語(yǔ)言描寫(xiě)來(lái)刻畫(huà)人物形象,在對話(huà)中,曹劌的“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語(yǔ)作答)
。2)甲乙兩文都強調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參考答案:
1、(1)參與
。2)離開(kāi)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據實(shí)情處理!
4、(1)遠謀 鄙
。2)取信于民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7
讀下面【甲】【己】?jì)蓚(gè)語(yǔ)殷,完成11-14題.(10丹)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心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wèn)其哉。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①,嚴斥堠②,使耕者無(wú)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③而優(yōu)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④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注釋】①烽燧:報警的烽火,白天稱(chēng)燧,晚上稱(chēng)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敵情的土堡,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賞。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釋選文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盡其所欲( )
12.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訶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1
A.公與之乘 凡戰之道
B.故雖并天下 公問(wèn)其故
C.既克 既勝養其心
D.登軾而望之 而士不厭兵
13.把選文中畫(huà)橫線(xiàn)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譯文:
14.【乙】文中哪一句與【甲】文的夫戰,勇氣也表達的是相同的戰略思想?(2分)
答:
參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氣就枯竭了(2分)。
(2)這就是黃帝打了七十場(chǎng)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戰養其氣(2分)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8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何以戰河曲智叟亡以應
B、公問(wèn)其故 故雖有名馬
C、肉食者謀之陛下亦宜自謀
D、又何間焉 此為何若人
2、翻譯句子。
、俟c之乘,戰于長(cháng)勺。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谛⌒盼存,神弗福也。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huà)是否多余?請說(shuō)說(shuō)你的見(jiàn)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cháng)勺之戰“齊師敗績(j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①魯莊公與曹劌同乘(坐)一輛戰車(chē),在長(cháng)勺作戰。
、谛⌒庞貌荒艿玫缴耢`的充分信任,神不會(huì )保佑您的。
3、不是多余的這一對話(huà),點(diǎn)明了曹劌拜見(jiàn)魯莊公的原因,同時(shí)也顯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膽識。
4、齊師倚仗強國,沒(méi)有講究戰略戰術(shù),沒(méi)有把握好戰機;魯國曹劌善謀,魯軍善戰。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9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yǔ)。(任選兩個(gè)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湃馐痴咧\之,又何間焉?
、菩〈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
、菭奚癫,旨弗敢加也。
、刃』菸磸,民弗從也。
11.下列四個(gè)選項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以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于長(cháng)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軾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憂(yōu)患,而死于安樂(lè )也。
D.小大之獄 四時(shí)之景不同,而樂(lè )也無(wú)窮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13.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的三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俅穑
、诖穑
、鄞穑
14.閱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huà)作答)(2分)
、僬畏矫妫捍穑
、谲娛路矫妫捍穑
【答案】10.間:參與。獄:案件。犧牲: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善于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0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耒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狥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趙將廉頗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會(huì )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虜③人過(guò)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傳檄⑤求救,范不聽(tīng),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范兵不敵。會(huì )日暮,令軍士各交縛⑥兩炬三頭熱火⑦,營(yíng)中星列⑥。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⑨將退,范乃令軍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余人。虜由此不敢復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頗的后代。②故事:按舊例。③虜:敵人。④移文:發(fā)文書(shū)。⑤傳檄:發(fā)出緊急公文。⑥交縛:交叉縛扎。⑦熱火:點(diǎn)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樣布滿(mǎn)。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墊上把早飯吃了。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會(huì )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敵:_______________
。4)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畫(huà)出下面這句話(huà)的朗讀停頓。
虜 眾 盛 而 范 兵 不 敵。
3、翻譯句子。
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tīng),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廉范這兩位軍事家指揮作戰時(shí),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膽大而心細,因此取得戰爭的勝利。
參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擋(4)擊鼓
2、虜眾盛/而范兵不敵。
3、吏想發(fā)緊急公文向旁邊的郡縣求救,廉范不肯,親自率領(lǐng)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戰機)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1
。奂祝莨c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垡遥萸乇其撬悽,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yáng)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眾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wàn)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
、訇: 通假字同陣
7、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4分)
。1)公將鼓之。
。2)齊師敗績(jì)。
。3)謝玄遣使謂陽(yáng)平公融曰
。4)我眾彼寡,不如遏之,
8、根據語(yǔ)句意思,下列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登/軾而望之
B、夫/大國,難測也,
C、非欲速/戰者也,
D、遂麾/兵使卻
9、將下列語(yǔ)句翻譯成現代漢語(yǔ)。(4分)
。1)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秦兵遂退,不可復止。
10、閱讀甲、乙兩段,完成(1)—(2)題。(5分)
。1)閱讀[甲]段可以發(fā)現曹劌具有什么性格特點(diǎn)?(2分)
。2)請以[甲]段中曹劌的戰術(shù)分析[乙]段中晉兵取勝的原因。(3分)
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7—10題(15分)
7、(4分)要點(diǎn)與評分:翻譯正確,每處1分。
。1)助詞:湊足音節,不譯。
。2)戰敗,失敗。
。3)派遣
。4)阻止
8、 B(2分)
9、(4分)要點(diǎn)與評分:能抓住關(guān)鍵詞,表達通順。各2分。
。1)我看見(jiàn)他們的車(chē)輪留下的痕跡零亂,遠遠的看到他們的旗幟倒了,所以說(shuō)追趕他們。
。2)前秦的軍隊就撤退了,一退就不能停止了。
10、(5分)
。1)(2分)要點(diǎn)與評分:能正確寫(xiě)明曹劌的性格特點(diǎn)。至少兩點(diǎn)。
如: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思慮周全、細致果斷;有勇有謀;善于把握有利戰機;善于詳察敵情;有遠見(jiàn)卓識;深謀遠慮;具有正確的戰術(shù)思想、軍事見(jiàn)解和高超的指揮才能。等等。
。2)(3分)要點(diǎn)與評分:能抓住甲段段中所體現的軍事才能和戰術(shù)。
甲段的曹劌善于把握有利戰機;善于詳察敵情,能一鼓作氣,戰勝敵人;乙段中的謝玄就是利用這個(gè)戰術(shù),所以能一鼓作氣戰勝敵人。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2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義。
。1)犧牲玉帛:( )
。2)公將鼓之:( )
。3)小大之獄:( )
。4)望其旗靡:( )
2.用現代漢語(yǔ)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主要通過(guò)語(yǔ)言描寫(xiě)來(lái)刻畫(huà)人物形象,在對話(huà)中,曹劌認為可以一戰最重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這樣,曹劌的_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___ 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句作答)
4.有人說(shuō),長(cháng)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méi);但從某種意義上說(shuō),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指豬牛羊等
。2)擊鼓進(jìn)軍
。3)案件
。4)倒下
2.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土氣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遠謀;鄙
4.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tīng)取曹劌的意見(jiàn),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從無(wú)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gè)平庸的國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shuō)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wú)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chǎng)戰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 無(wú)能結合起來(lái)答。(以上主觀(guān)題意對即可)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3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第14題。(15分)
[甲] 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jì)。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ü澾x自《曹劌論戰》)
[乙] 趙括自少時(shí)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奢不能難(駁倒),然不謂善。括母問(wèn)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險的場(chǎng)合),而括易言之。使趙(趙國)不將括即已,若比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趙國大將),悉更約束(規定),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帶領(lǐng))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wàn)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節選自《史記》)
19.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句中的意思。(3分)
、俟珜⒐闹。 ( ) ②既克,公問(wèn)其故。 ( )
、芮叵た又。 ( )
20.用現代漢語(yǔ)寫(xiě)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答:
21.根據乙文內容,用一個(gè)成語(yǔ)做乙文的標題,并說(shuō)說(shuō)成語(yǔ)的意思。(3分)
成語(yǔ): (1分)
意思:
22.根據這兩段文字的內容,你認為曹劌的論戰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不同?說(shuō)說(shuō)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9.該題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詞。(4分)
。1)擊鼓(進(jìn)軍) (2)已經(jīng) (3) 埋
20.趙括曾經(jīng)和他的父親談兵事,他的父親不能駁倒他,卻不說(shuō)(趙括)善于打仗。(2分)
21.該題考的是成語(yǔ)。(3分)參考答案:紙上談兵(1分)在文字上談?dòng)帽呗,比喻不?lián)系實(shí)際情況,發(fā)空議論。(2分)(沒(méi)有比喻義,只給1分)
22.此題為開(kāi)放題,答案不唯一。(3分) 答案示例:曹劌的論戰源自于他對戰場(chǎng)情況、形勢的仔細觀(guān)察與準確分析,源自于他豐富的實(shí)踐經(jīng)驗;而趙括的談兵 只抱書(shū)本知識,沒(méi)有實(shí)踐經(jīng)驗,只會(huì )夸夸其談,沒(méi)有實(shí)踐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各2分)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4
。祝┨鞎r(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ㄒ遥┦甏,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曹劌輪戰》
11.下面句中加點(diǎn)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親戚畔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又何間焉 池非不深也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獄 D.天時(shí)不如地利 衣食所安
12.解釋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
1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俚玫勒叨嘀,失道者寡助
、谥抑畬僖?梢砸粦。
14.兩文對取得戰爭勝利前提條件的認識,共同點(diǎn)是什么?分別怎樣做才能擁有這樣的前提條件?(4分)
參考答案:
11.答案:D
評分:選對得2分。
12.答案:固:鞏固,使堅固。 加:虛夸,以少報多。 畔:通叛,背叛。 徧:通遍,遍及,普遍。
評分:答對兩個(gè)詞語(yǔ)解釋得1分,共2分。
13.答案:①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②這才是盡本質(zhì)的事?梢詰{這一點(diǎn)去打仗。
評分:按照信達雅三方面要求。每小題2分,共4分。
14.答案:共同點(diǎn),爭取民眾的支持。做法:甲文認為要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認為要清正從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評分:答對共同點(diǎn)和做法各2分,共4分。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1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wèn)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jiàn)。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jiàn)。問(wèn):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既克,公問(wèn)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十年春,齊師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yǔ)》)
B、忠之屬也?梢砸粦鸪S懈咴抽L(cháng)嘯,屬引凄異(酈道元《三峽》)
C、衣食所安,弗敢專(zhuān)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shī)》)
D、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
2、理解文段內容,然后填空。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戰爭,指的是我國古代著(zhù)名的戰例之一__________。這場(chǎng)戰爭中.魯國取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劌請見(jià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認為可以一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
3、寫(xiě)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1)齊魯長(cháng)勺之戰;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訪(fǎng)察,但也要根據實(shí)情來(lái)對待。
。2)我看見(jiàn)他們的車(chē)轍很亂,望見(jiàn)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擊他們。(均意合即可)
【《曹劌論戰》“秦兵逼淝水而陳”比較閱讀及答案_文言文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曹劌論戰《左傳》閱讀答案03-20
《曹劌論戰》測試題及閱讀答案范文06-13
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11-26
曹劌論戰說(shuō)課稿11-02
《曹劌論戰》試題11-17
《曹劌論戰》說(shuō)課稿12-20
陳禾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翻譯08-10
陳小手閱讀試題及答案10-31
水閱讀答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