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考題
閱讀文言文《隆中對》(節選),完成22~26題。(12分)
時(shí)先主屯新野。徐庶見(jiàn)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jiàn)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lái)!笔唬骸按巳丝删鸵(jiàn),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jiàn)。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lái),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shí),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wàn)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huì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zhù)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語(yǔ)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詣亮(告訴)B.此人可就見(jiàn)(接近、趨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視)D.欲信大義于天下(通“伸”,伸張)
23、下列語(yǔ)句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則名微而眾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國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漢室傾頹……”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信義著(zhù)于四海出沒(méi)于鯨波萬(wàn)仞中
24、翻譯下面文言語(yǔ)句。(4分)
、賹④娨送黢{顧之。②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25、下列有關(guān)選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從分析天下形勢,并提出對策、藍圖中,可見(jiàn)諸葛亮是具有遠見(jiàn)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具有天才的預見(jiàn)能力。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荊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緊承論述占據兩州的必要性。
C.選段層次清晰、結構謹嚴,圍繞“隆中對”的“對”前、“對”中、“對”后依次寫(xiě)來(lái),且詳略十分得當。
D.選段語(yǔ)言“言簡(jiǎn)而意豐,文省而深刻”,如結尾一個(gè)“善”字,就把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jià)準確地表達了出來(lái)。
26、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根據文意,分別用一個(gè)字概括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詞)。(2分)
、賹O權:②益州:
【答案】
22、A(2分!霸劇,拜訪(fǎng))
23、D(2分。A依次表順接、反接;B依次為助詞、代詞;C依次為“于是”、“憑借”)
24、①將軍(指劉備)應該屈尊親自前去拜訪(fǎng)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méi)有罷休,你說(shuō)該采取怎樣的辦法?(4分。每小題2分。第①題“枉駕”“顧”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題“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論述“必要性”,再論述“可能性”)
26、①聯(lián)(合);②奪(取,占)(2分。每空1分)
【課外文言文考題】相關(guān)文章:
課外的文言文考題06-14
往年課外文言文考題06-06
課外文言文考題參考06-15
陶侃留客課外文言文考題06-13
課外文言文《東方朔救乳母》考題06-13
往年各省市中考課外文言文考題精選06-14
中考語(yǔ)文專(zhuān)練:往年課外文言文考題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