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yǔ)》名句默寫(xiě)
1、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來(lái)者猶可追
2、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shuí)與?天下有道, 。
3、丈人曰:“ ,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4、不仕無(wú)義。 ,不可廢也; ,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彌高, ; ,忽焉在后。
6、子曰:“當仁, !
7、賢哉回也,一簞食, ,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樂(lè )。
8、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詠而歸。
9、他人之賢者, ,猶可逾也;仲尼, ,無(wú)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為知, , 。夫子之不可及也, 。
11、君子學(xué)道則愛(ài)人, 。
12、知之為知之, ,是知也。
13、君子之過(guò)也, 。過(guò)也,人皆見(jiàn)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 。
14、無(wú)欲速, 。欲速則不達, 。
15、人而無(wú)信, 。大車(chē)無(wú)輗,小車(chē)無(wú)軏,其何以行之哉?
16、子曰:“歲寒, !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18、出門(mén)如見(jiàn)大賓, 。己所不欲, 。在邦無(wú)怨,在家無(wú)怨。
19、舉直錯諸枉, 。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22、志士仁人, ,有殺身以成仁。
23、 ,小人喻于利。
24、君子無(wú)終食之間違仁, ,顛沛必于是。
25、夫子時(shí)然后言,人不厭其言; ,人不厭其笑; ,人不厭其取。
26、君子義以為上, ,小人有勇而無(wú)義為盜。
27、 ,思而不學(xué)則殆。
28、不憤不啟、 , ,則不復也。
29、賢賢易色, , 事君能致其身, 。
30、子曰:“ 古之學(xué)者為己, !
31、子曰:“飯疏食飲水, ,樂(lè )亦在其中矣。 , !
32、 ,患不知人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四十不惑, ,六十而耳順, ,不逾矩。
34、父母在,不遠游, 。
35、朽木不可雕也, 。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7、知者樂(lè )水, 。知者動(dòng), 。
知者樂(lè ), 。
38、敏而好學(xué), 。
39、 , 學(xué)而不厭, , 何有于我哉?
40、鳥(niǎo)之將死, ; 人之將死, 。
41、君子坦蕩蕩, 。
42、 , 匹夫不可奪志也。
43、 , 仁者不憂(yōu), 。
44、非禮勿視, , 非禮勿言, 。
45、 , 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46、君子以文會(huì )友, 。
47、名不正, ; 言不順, 則事不成。
48、其身正, ; 其身不正, 。
49、言必信, 。 50、人無(wú)遠慮, 。
51、君子泰而不驕, 。 52、工欲善其事, 。
53、君子和而不同, 。54、既來(lái)之, 。
55、小不忍, 。56、道不同 , 。
57、 , 月無(wú)忘其所能, 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孟子》名句默寫(xiě)
1、填然鼓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不違農時(sh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魚(yú)鱉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木不可勝用也。
3、五畝之宅,樹(sh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wú)失其時(shí),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_______ _。
4、謹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_________ ________。如有不嗜殺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如是也,民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雞鳴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雞鳴而起,________________,蹠之徒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賊仁者謂之賊,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_。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9、得其心有道:________ ________,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 _________,獺也;________ ____ ___,鹯也;________ ________,桀與紂也。
11、天不言,________ ________。
12、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財,________ ________。
13、獨樂(lè )樂(lè ),________ ________,孰樂(lè )?________ _______,與眾樂(lè )樂(lè ),孰樂(lè )?
14、________ _______,民亦樂(lè )其樂(lè )。________ _______,民亦憂(yōu)其憂(yōu)。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未之有也。
15、天時(shí)不如地利,______ __ 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禮存心。仁者愛(ài)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愛(ài)人者,_____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 _____,反其仁;_________ _____,反其智;_________ _____,反其敬。行有不得者,_________ _____,其身正,_________ 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運于掌。
2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樂(lè )歲終身飽,_____________;然后驅而之善,________________。
22、其為氣也,至大至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集義所生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餒也。
2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謂大丈夫。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餓其體膚,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所以動(dòng)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國恒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仁也;______________,義也;______________,禮也;______________,智也。仁義禮智,_____ _________,弗思耳矣
27、______________。反身而誠,______________。強恕而行,_________ _____。
28、仁,______________;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哉!
29、窮則獨善其身,______________。
30、權,_______ _______;度,_____ _________。
31、孟子曰:“______________,有求全之毀!
32、不以規距,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茍無(wú)恒心,______________,無(wú)不為已。
34、______________,非仁也,______________,非義也。
35、______ _________,登泰山而小天下。
《先秦諸子選讀》名句默寫(xiě)答案
《論語(yǔ)》選讀名句
1、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lái)者猶可追
2、鳥(niǎo)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shuí)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3、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4、不仕無(wú)義。長(cháng)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yōu),回也不改其樂(lè )。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9、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wú)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11、君子學(xué)道則愛(ài)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
1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過(guò)也,如日月之蝕焉。過(guò)也,人皆見(jiàn)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4、無(wú)欲速,無(wú)見(jiàn)小利。欲速則不達,見(jiàn)小利則大事不成。
15、人而無(wú)信,不知其可也。大車(chē)無(wú)輗,小車(chē)無(wú)軏,其何以行之哉?
16、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8、出門(mén)如見(jiàn)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wú)怨,在家無(wú)怨!
19、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2、志士仁人,無(wú)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4、君子無(wú)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25、夫子時(shí)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lè )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
26、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wú)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wú)義為盜。
2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9、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0、子曰:“ 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3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lè )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4、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5、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lè )之者。
37、知者樂(lè )水,仁者樂(lè )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lè ),仁者壽。
3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wèn)。
3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0、鳥(niǎo)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cháng)戚戚。
4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yōu),勇者不懼。
4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tīng),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6、君子以文會(huì )友,以友輔仁。
4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9、言必信,行必果。
50、人無(wú)遠慮,必有近憂(yōu)。
5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2、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53、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54、既來(lái)之, 則安之。
55、小不忍, 則亂大謀。
56、道不同,不相為謀。
57、日知其所亡, 月無(wú)忘其所能, 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孟子》名句默寫(xiě)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不違農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yú)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3、五畝之宅,樹(sh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wú)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數口之家可以無(wú)饑矣。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shuí)能御之?
6、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
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8、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9、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10、故為淵驅魚(yú)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11、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12、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ài)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3、獨樂(lè )樂(lè ),與人樂(lè )樂(lè ),孰樂(lè )?與少樂(lè )樂(lè ),與眾樂(lè )樂(lè ),孰樂(lè )?
14、樂(lè )民之樂(lè )者,民亦樂(lè )其樂(lè )。憂(yōu)民之憂(yōu)者,民亦憂(yōu)其憂(yōu)。樂(lè )以天下,憂(yōu)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ài)人,有禮者敬人。愛(ài)人者,人恒愛(ài)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愛(ài)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2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wú)以保妻子。
2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lè )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22、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wú)害,則塞于天地之間。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也。
23、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5、入則無(wú)法家拂士,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yōu)患而死于安樂(lè )也。
26、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7、萬(wàn)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lè )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8、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0、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cháng)短。
31、孟子曰:“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32、不以規距,無(wú)以成方圓。
33、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wú)恒產(chǎn)者無(wú)恒心。茍無(wú)恒心,放辟邪侈,無(wú)不為已。
34、殺一無(wú)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張煥明
[《先秦諸子選讀》名句默寫(xiě) (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5.粵教版選修唐詩(shī)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9.先秦古籍六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