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后記·卷四·晉文公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晉公子重耳自狄適他國凡七,衛成公、曹共公、鄭文公皆不禮焉,齊醒公妻以女,宋襄公贈以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納之,卒以得國。衛、曹、鄭皆同姓,劉、宋、秦、楚皆異姓,非所謂“豈無(wú)他人,不如同姓”也。晉文公卒未葬,秦師伐鄭滅滑,無(wú)預晉事,晉先軫以為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背秦大惠,使襄公墨衰绖而伐之。雖幸勝于殽,終啟焚舟之戰,兩國交兵,不復修睦者數百年。先軫是年死于狄,至孫縠而誅滅,天也。
譯文
春秋時(shí),晉國公子重耳因國內動(dòng)亂,從狄地開(kāi)始逃亡,歷經(jīng)七個(gè)國家,衛國成公、曹?chē)补、鄭國文公對他都不以禮相待。齊國桓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重耳作妻子,宋國裹公贈送他馬匹,楚國成王設宴招待他,秦國穆公接納他,最后重耳終于回國做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衛國、曹?chē)、鄭國的國君與重耳都是同姓,齊國、宋國、秦國、楚國的國君并非是重耳同姓,同姓之國對他也不以禮相待,異姓卻能做到這一點(diǎn),這證明“異姓不如同姓”的'說(shuō)法是錯誤的。晉文公死后還沒(méi)有埋葬,秦國進(jìn)攻鄭國滅掉滑國,本來(lái)這和晉國無(wú)關(guān),晉國大臣先軫卻認為,秦國竟然在晉國大喪之際,不派人來(lái)吊念,反而討伐晉國的同姓國,因為背棄了秦國以前的恩惠,讓晉襄公穿著(zhù)孝服討伐秦國。這場(chǎng)戰斗雖然晉國僥幸在淆地戰勝,終于導致焚舟之役,兩國交戰,這種狀態(tài)持續了數百年。先軫有一年死于和狄人交戰中,到他的孫子先縠,而被誅滅宗族,這是天意啊。
【搜神后記·卷四·晉文公的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搜神后記·卷四的原文及翻譯06-12
搜神后記·卷四·野史原文及翻譯06-12
《搜神后記·卷十》原文及翻譯06-12
《搜神后記·卷六》原文及翻譯06-12
搜神后記·卷四·王文正公的原文及翻譯06-18
《搜神后記·卷五》原文閱讀及翻譯07-02
關(guān)于搜神后記·卷七原文及翻譯06-12
搜神后記·卷四·牛米原文和翻譯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