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
在社會(huì )的各個(gè)領(lǐng)域,我們寫(xiě)閱讀題就會(huì )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xué)習過(guò)程中的得與失。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diǎn)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1
比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lái),夙夜憂(yōu)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篤③,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篤:重。④嗣子:繼承人,指劉禪。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獻。
1.選文乙具體說(shuō)明了選文甲中的哪一句話(huà)? (用原文回答)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內容的題?疾閷W(xué)生對文言文主要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語(yǔ)的意思:
(1)夙夜憂(yōu)嘆 (2)庶竭駑鈍
(3)屬以后事 (4)若嗣子可輔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詞語(yǔ)含義的題?疾槲难晕闹兄匾獙(shí)詞的積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駑鈍: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屬:通囑,囑托、托付。 (4)輔:輔助,輔佐。
3.用現代漢語(yǔ)翻譯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解題時(shí),一是譯準句中的重要字詞,二是語(yǔ)言表述要通順完整。
【答案】(1)這就是我用來(lái)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 (2)您的才能超過(guò)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統一全國。
4.讀了這兩段文字,聯(lián)系你所了解的有關(guān)知識,談?wù)勀銓χT葛亮這一人物的評價(jià)。(只談一點(diǎn)即可)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內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釋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diǎn)。
【參考答案】示例: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現在輔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無(wú)一點(diǎn)治國之能,整個(gè)蜀國的社稷都壓在諸葛亮的身上,而他無(wú)怨無(wú)悔。為恢復中原,他兩次上表后主,決心出師伐魏,其言可謂感人肺腑。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2
先帝創(chuàng )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shí),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wú)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chēng)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yíng)中之事,事無(wú)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yōu)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xún)A頹也。先帝在時(shí),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shū)、長(cháng)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lái),夙夜憂(yōu)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wú)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練習檢測
。ㄒ唬忉屜铝芯渲屑狱c(diǎn)的字詞。
。1)躬耕于南陽(yáng)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危急存亡之秋
。4)悉以咨之
。5)將軍宜枉駕顧之
。6)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由是先主遂詣亮
。8)此人可就見(jiàn)
。9)至于斟酌損益
。10)臨表涕零
。11)遂許先帝以驅馳
。12)猥自枉屈
。13)以咨善道
。14)以彰其咎
。15)此臣所以報先帝
。16)以光先帝遺德
。17)引喻失義()
。18)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
。19)開(kāi)張圣聽(tīng)
。20)引喻失義
。21)中道崩殂:
。22)天下三分:
。23)危急存亡之秋:
。24)殊遇:
。25)臣本布衣
。26)深入不毛
。27)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28)可計日而待也
。29)恐托付不效
。30)躬耕于南陽(yáng)
。31)至于斟酌損益
。32)由是感激
。33)疲弊:
。34)開(kāi)張:
。35)恢弘:
。36)陟罰臧否
。37)刑賞:
。38)平明:
。39)志慮忠純:
。40)裨補闕漏:
。41)性行淑均
。42)裨補闕漏
。43)傾頹
。44)痛恨:
。45)開(kāi)張:
。46)貞良死節
。ǘ渥臃g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6)將軍宜枉駕顧之。
。7)遂許先帝以驅馳。
。8)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9)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0)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2)此皆良實(shí),志慮忠純。
。1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14)“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15)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16)后值傾覆:
。17)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8)先帝在時(shí),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19)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20)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1)每與臣論此事
。22)(愿陛下親之信之
。23)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ㄈ┻x擇題
1下列各組語(yǔ)句中的加點(diǎn)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徒以有先生也殺之以應陳涉B.優(yōu)劣得所置人所罾魚(yú)腹中
C.悉以咨之此悉貞良死節之臣D.可計日而待也舉大計
2。下面哪兩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讀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以光先帝遺德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B。宜付有司論其刑賞皆刑其長(cháng)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應D。使內外異法也漁人甚異之E;趾胫臼恐畾饪嗥湫闹
3。選出下列加點(diǎn)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A、悉以咨之此悉貞良死節之臣B今南方已定是亦不可以已乎
C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問(wèn)君何能爾D幽泉怪石,無(wú)遠不到親賢臣,遠小人
4、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以”與“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chóng)蟻為獸。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lèi)。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樂(lè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加點(diǎn)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此皆良實(shí)用心良苦B.曉暢軍事家喻戶(hù)曉C.死節之臣節衣縮食D.計日而待千方百計
6、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diǎn)詞意義相同的一項()
A、元方入門(mén)不顧三顧臣于草廬之中B、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C、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舟首尾長(cháng)約八分有奇D、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wú)馬!”
7.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的“之”與“敗軍之際”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咨臣以當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D.永之人爭奔走焉
8.下列加點(diǎn)詞語(yǔ)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夙夜憂(yōu)嘆(早晚)B.攘除奸兇(排除、鏟除)C.以告先帝之靈(勸告)D.以彰其咎(表明、顯揚)
9.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B.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以光先帝遺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D.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10.下面加點(diǎn)的詞語(yǔ)解釋亨誤的一項是()
A.夙夜優(yōu)嘆(早晚)B。深人不毛(不長(cháng)草的地方)C當獎率三軍(軍隊的統稱(chēng))D.至于斟酌損益(革除)
11、下面各組加點(diǎn)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殆天所以資將軍B、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不足為外人道也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選出與“故五月渡瀘”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項()
A、桓侯故使人問(wèn)之;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C、既克,公問(wèn)其故;D、彼竭我盈,故克之;
13、選出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組()
A親賢臣,遠小人親戚畔之B未嘗……于桓靈也戰于長(cháng)勺
C犧牲玉帛,必以信愿…親之信之D此悉……之臣男女衣著(zhù),悉如外人
14、下面詞義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崩殂(死;实鬯澜小氨馈,殂,死亡)B。殊遇(特別厚待)
C;趾耄鈩莺甏螅〥。引喻失義(說(shuō)話(huà)中稱(chēng)引、譬喻不恰當)
15、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廣故數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應C。今亡亦死D。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6、下面加點(diǎn)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危急存亡之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無(wú)敵國外患者
C。蓋追先帝之殊遇籠蓋四野D。以塞忠諫之路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17、下面四組句子中畫(huà)線(xiàn)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只有第______組。
A、帝感其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牡丹之愛(ài),宜乎眾矣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
C、以光先帝遺德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D、先帝創(chuàng )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臥
18、哪兩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讀音和意思都不相同?_____和_____
A。以光先帝遺德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B宜付有司論其刑賞皆刑其長(cháng)吏
C。此恢弘志士之氣苦其心志D。此使內外異法也河漁人甚異之E。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應
19.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傷先帝之明蓋亦以精力白致者B.若無(wú)興德之言何陋之有?
C.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不如蜀鄙之僧哉?D.恐托付不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yǔ)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許先帝以驅馳C.夙夜憂(yōu)嘆D.臨表涕零
21.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的“之”與“敗軍之際”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咨臣以當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D.永之人爭奔走焉
22、下面詞義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崩殂(死;实鬯澜小氨馈,殂,死亡)B。殊遇(特別厚待)
C;趾耄鈩莺甏螅〥。引喻失義(說(shuō)話(huà)中稱(chēng)引、譬喻不恰當)文章
23、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廣故數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應C。今亡亦死D。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4、下列加點(diǎn)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A、恐托付不效以討賊興復之效B、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C、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中有足樂(lè )者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以弱為強者
25.選出對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這里是“時(shí)”的意思)B.以光(發(fā)揚光大)先帝遺德
C.臣本布衣,躬(彎著(zhù)腰)耕南陽(yáng)D.諮(詢(xún)問(wèn))臣以當世之事
26.選出加點(diǎn)詞詞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恢弘志士之氣醉翁之意不在酒B.欲報之于陛下也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
C.先帝不以臣卑鄙屬于作文一以記之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
27、下面語(yǔ)句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效:任務(wù))B、臨表涕零(涕:鼻涕)
C、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從那時(shí)以來(lái))D、猥自枉屈(猥: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28、下列各組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殆天所以資將軍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當世之事
C、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野有麥場(chǎng)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29.下列各組語(yǔ)句中的加點(diǎn)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徒以有先生也殺之以應陳涉B.優(yōu)劣得所置人所罾魚(yú)腹中
C.悉以咨之此悉貞良死節之臣D.可計日而待也舉大計
30、選出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與“必以分人”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諫之路也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D、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3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黑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親賢臣,遠小人寡助之至,親戚畔之B、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公與之乘,戰于長(cháng)勺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親之信之D、此悉貞良死節之臣男女衣著(zhù),悉如外人
32.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B.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以光先帝遺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D.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33、下面各組加點(diǎn)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殆天所以資將軍B、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不足為外人道也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4.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傷先帝之明/蓋亦以精力白致者B.若無(wú)興德之言/何陋之有?
C.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不如蜀鄙之僧哉?D.恐托付不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35.下列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yǔ)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許先帝以驅馳C.夙夜憂(yōu)嘆D.臨表涕零
36.下列各組語(yǔ)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悉以咨之輟耕之壟上B.試用于昔日嘆息痛恨于桓、靈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塞忠諫之路D.創(chuàng )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慍
37、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浯相同的一項是(
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B、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C、不宜妄自菲薄D、嘆息痛恨于桓、靈
38.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yǔ)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許先帝以驅馳C.夙夜憂(yōu)嘆D.臨表涕零
39。下列與“咨臣以當世之事”句子結構相同的一項是()
A?烫瀑t今人詩(shī)賦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孫荷擔著(zhù)三夫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0.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意在引起后主劉禪的高度重視。
B。諸葛亮指出,蜀漢的有利條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報效后主。
C。諸葛亮提議后主劉禪應和“有司”一起處理賞罰之事,以顯示公正嚴明的治理。
D。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廣開(kāi)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的建議。
41、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說(shuō)明北伐的時(shí)機已成熟。
B、作者用“報先帝”、“忠陛下”收結這一層意思,表達對后主無(wú)限“感激“之情。
C、“憂(yōu)“、”愁“二字,深刻表現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D、這一層敘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憂(yōu)嘆“,慘淡經(jīng)營(yíng)的苦心。
42、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先帝“臨終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師北伐的原因是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
B、“憂(yōu)“、”愁“二字,深刻表現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C、受命以來(lái)“作者分兩步行動(dòng),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從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
D、本段以記敘為主,陳述作者的心愿,表達了鞠躬盡瘁之情。
43、對第一節,下列說(shuō)法有誤的一項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漢,“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B。作者分析形勢先說(shuō)不利的主觀(guān)條件,后說(shuō)有利的客觀(guān)條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shí),先從反面說(shuō),再從正面說(shuō)。D。本段的主旨是“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gè)建議。
44、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帝創(chuàng )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是說(shuō),劉備“興復漢室”的大業(yè)還未完成就去世了。
B.“先帝……之秋也”是說(shuō),“興復漢室”有很多不利條件。
C.“侍衛之臣……陛下也”是說(shuō),“興復漢室”也有很多有利條件。
D.“以光先帝遺德”是說(shuō),諸葛亮告誡劉禪不能期望只用“先帝”的遺訓來(lái)鼓舞士氣就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
45、下面是對這一二兩段文字的內容的解說(shu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蜀漢目前形勢很好,是統一天下的大好時(shí)機。B作者認為朝廷內外目前存在一種強烈的報國熱情。
C作者建議皇宮中,朝廷中處理事情的標準應有所區別。D作者希望陛下廣泛聽(tīng)取意見(jiàn),親自做出對臣下的賞罰。
46.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A.文中“益州”指蜀漢,“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臣”指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gè)建議。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應狂妄自大,鄙薄別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敘了作者跟隨先帝艱苦創(chuàng )業(yè)的歷史,感情極為深沉。
47.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執法方面,諸葛亮主張懲罰“作奸犯科者”,獎賞“為忠善者”。
B.作者列舉宮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誠,希望后主廣開(kāi)言路。
C.選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靈”,意在勸勉后主親賢遠佞,使漢室興隆。
D.作者在文末敘寫(xiě)個(gè)人經(jīng)歷,是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48、下面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先自敘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為下文寫(xiě)“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鋪墊。
B、第②段一個(gè)“當”字引出六個(gè)四字句,以磅礴的氣勢指出這次“出師”的戰略目標,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勢在必行。
C、③④兩個(gè)自然段點(diǎn)明全篇主旨,闡述了修明內政與北伐勝利的關(guān)系。
D、選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描寫(xiě)、說(shuō)明,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出自:中國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3
[甲]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乙]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
至于臣在外任,無(wú)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cháng)尺寸。若臣死之日,
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yíng)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17。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語(yǔ)的意思。(2分)
。1)布衣(2)卑鄙___________(3)驅馳___________(4)悉
18.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4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及卒,如其所言。
19.(甲)文中,包含一個(gè)成語(yǔ),這一成語(yǔ)是(2分)
20.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zhì)?你知道后人對諸葛亮是如何評價(jià)的嗎?說(shuō)出其中一點(diǎn)即可。(3分)
參考答案:
17.(1)平民百姓(2)地位低下,學(xué)識淺陋(3)奔走效勞(4)全、都
18.(1)在軍事失利時(shí)我接受重任,在危急關(guān)頭接受使命。(2)到諸葛亮死時(shí),情況果然如他說(shuō)的一樣。
19.三顧茅廬或臨危受命
20.盡心為國,不謀私等;一代賢相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對劉備父子忠心耿耿;寫(xiě)一篇《出師表》被陸游贊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shuí)堪伯仲間”。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cháng)使英雄淚滿(mǎn)襟”等等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兩個(gè)語(yǔ)段,完成1720題。(10分)
。ㄒ唬┏急静家,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政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選自《出師表》
。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cháng)八尺,容貌甚偉,時(shí)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shí)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xiě)誠,厚相結納。
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17.解釋下面加點(diǎn)同語(yǔ)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躬耕于南陽(yáng) 躬: (2)先帝不以節卑鄙 卑鄙: 。
18.用現代漢語(yǔ)寫(xiě)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9.聯(lián)系《出師表》上下文,你認為諸葛亮自述劉備三顧茅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根據文段(一)(二)的內容,分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功的原因,分別從劉備和諸葛亮的角度回答(4分)
參考答案:
17、(1)躬:親自。 (2)卑鄙:身份低微,見(jiàn)識短淺。(每空1分,共2分)
18、因此(我)感動(dòng)而奮發(fā),于是答應先帝竭盡全力奔走效勞。(注意由是感激遂驅馳四處,出現一處不準確扣0。5分。共2分)
19、①為了傳揚劉備禮賢下士的風(fēng)范,也表達了對劉備的悼念之情;②希望劉禪學(xué)習他的父親能夠親賢遠佞。(一點(diǎn)1分。共2分)
20、從劉備的角度看,他認為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以亮有殊量,能夠對自己的事業(yè)有大幫助,所以能夠多次邀請諸葛亮,直到感動(dòng)他;從諸葛亮的角度看,深謂備雄姿杰出,加上他能禮賢下士,所以受到激勵,決定出山。(每個(gè)角度2分,注意表達的完整程度。共4分)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5
【甲】先帝創(chuàng )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kāi)張圣聽(tīng),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shí),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wú)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chēng)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yíng)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xún)A頹也。先帝在時(shí),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shū)、長(chá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kāi)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shí)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zhuān)无o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wú)微而不賞,惡無(wú)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shí),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ài)之,刑政雖峻而無(wú)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年動(dòng)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cháng)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儀軌:禮儀法度。②約:省減,簡(jiǎn)約。③權制:合乎時(shí)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lèi)。
9.解釋下列語(yǔ)句中加點(diǎn)詞。(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罰臧否
。3)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4)咸畏而愛(ài)之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yǔ)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3分)
A.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 B.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予獨愛(ài)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刑政雖峻而無(wú)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1.請將文中畫(huà)橫線(xiàn)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善無(wú)微而不賞,惡無(wú)纖而不貶。
12. 稱(chēng)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shuō)明。(3分)
13.綜合這兩段文字,請談?wù)勀銓χT葛亮的評價(jià)。(2分)
參考答案:
9.(1) 善良公平(2)好壞 ((3)親人(4)愛(ài)戴,擁戴
10.C
11.(1)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shuō)一些不恰當的話(huà),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2) 善的(或:好的)沒(méi)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méi)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12. 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kāi)言路、嚴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13.諸葛亮是一位善于分析形勢,知人善任,公正嚴明,賞罰分明,竭盡忠心的人。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6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cháng)八尺,容貌甚偉,時(shí)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shí)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xiě) 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而備失勢眾寡,無(wú)立錐之地。亮時(shí)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huì )。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wàn)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1、解釋下列短語(yǔ)。
。1)卑鄙: (2)由是感激:
。3)驅馳: (4)時(shí)人異焉:
。5)益州既定:
2、用現代漢語(yǔ)寫(xiě)出下列兩個(gè)句子的意思。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3、從乙文中找出與“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對應的語(yǔ)句。
4、作者“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這自己神圣的職責。在重視責任意識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會(huì )對你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見(jiàn)識短淺。(2)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dòng)。(3)奔走效勞。
。4)當時(shí)的人都感到很奇特。(5)益州平定后。
2、(1)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2)劉備才能以這支軍力跟魏武帝交戰,打了大勝仗,并乘勝追擊,把江南一帶都平定下來(lái)。
3、備失勢眾寡,無(wú)立錐之地。亮時(shí)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huì )。
4、圍繞“無(wú)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回答。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本命于危難之間,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cháng)八尺,毎自比于管仲、樂(lè )毅,時(shí)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shí)先主屯新野。徐庶見(jiàn)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jiàn)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lái)!笔:“此人可就見(jiàn)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jiàn)。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宦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
9.解釋下面加點(diǎn)的詞。(4分)
(1)躬耕于南陽(yáng)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0.用斜線(xiàn)(/)給文中畫(huà)波浪線(xiàn)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此人可就見(jiàn)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l.用現代漢語(yǔ)翻譯文中畫(huà)橫線(xiàn)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12.甲乙兩文都寫(xiě)到了“三顧茅廬”這一史實(shí),諸葛亮為何要在“三顧”“三往”后才見(jiàn)劉備?(3分)
答案:
9.(4分)
(1)親身 親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訪(fǎng) 訪(fǎng)問(wèn)
(4)衡量 估計 推測 考慮
10.(2分)此人可就見(jiàn)/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1.(6分)
(1)先帝沒(méi)有因為我身份低微見(jiàn)識淺陋(而看輕我),親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訪(fǎng)我。
(“卑鄙”“枉屈”“顧”,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還沒(méi)有罷休(停止),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已”1分;賓語(yǔ)前置句1分;句意通順1分)
12.(3分)
、僦T葛亮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感動(dòng);②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渴求人才打動(dòng)(猥自枉屈);
、壑T葛亮認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輔佐劉備,施展才華實(shí)現抱負。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8
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問(wèn)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爾來(lái)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lái),夙夜憂(yōu)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ㄖT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ā度龂.諸葛亮傳》)
1.選出劃線(xiàn)詞意義相同的一組()
A.遂許先帝以驅馳 高可二黍許
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顧野有麥場(chǎng)。常住機芯其中
C.咨臣以當世之事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yáng) 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2.選出對下列各組劃線(xiàn)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A.受任于敗軍之際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B.躬耕于南陽(yáng) 先主于永安病篤
C.先帝不以臣卑鄙 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D.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 賢能為之用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
、倨埲悦趤y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诰攀恫茇,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具體說(shuō)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請把該句抄下來(l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他的人格品質(zhì)也備受世人推崇。談?wù)勀阈闹械闹T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B
3.①只求在亂世間茍且保全性命,不企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貴。
、谀牟拍艹^(guò)曹丕十倍,一定能夠使國家安定,最終成就大事業(yè)。
4.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開(kāi)放性題。關(guān)鍵要有自己的觀(guān)點(diǎn),如:我認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超群智慧,是可欽可敬的!颍何艺J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ㄇ夷芙Y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加以評說(shuō),意思對即可)
【《出師表諸葛亮》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諸葛亮《出師表》閱讀答案11-04
出師表諸葛亮傳比較閱讀答案11-04
《出師表》《諸葛亮,言家事》比較閱讀答案03-03
《出師表》閱讀答案03-29
出師表閱讀答案03-24
出師表的閱讀答案、02-17
出師表的閱讀及答案06-12